1995年第10期《科幻世界》刊載了王晉康的科幻小說代表作之一《生命之歌》。講述了23世紀,孔昭仁教授創造了一個能逐步感知世界,建立起人的心智系統的機器人元元,將其視為兒子,疼愛有加。當元元5歲時,他的社會智力停止發育,保持了5歲兒童的天真與單純。孔教授承認試驗失敗,因此變得陰郁乖戾。孔教授的女婿——韓國人樸重哲年輕氣盛,繼續鉆研岳父未盡的事業。二十年后,他發現了元元身上的奧秘,并意外引爆元元的自毀裝置,樸重哲身亡,元元受傷。后來孔教授要槍殺元元,未果。逐步恢復心智的元元,利用了大家對他的愛,迅速壯大自己,試圖將詮釋生存欲望的生命之歌傳遞給所有機器人。孔教授之女,樸重哲之妻孔憲云拿槍走進客廳,槍口對準元元……
這篇小說最吸引讀者的,是它的科幻構思。王晉康以嚴謹的科學推理和具體實踐,大膽提出了生物界最高本能,即生存欲望。只有生物具備了這種欲望,才能生生不息,努力擴張,發展勢力。作者將這種理論運用到機器人身上,打破了阿西莫夫提出的機器人三定律,對人與機器人的相處模式,提供了新的科幻元素與思考。
在孔教授的開發下,元元具備了兩套壯大自己的系統,一種系統是如人類一般逐步感知世界,具備生存欲望的能力,一種系統是機器人特有的編程研發系統。元元以優于人類的速度和質量,逐步具備適應自然的能力和建樹自我的能力,照此發展,他必將形成生存欲望,為保存自身,延續后代,也必將與人類為敵。“人類經過300萬年的繁衍才占據了地球,機器人卻能在幾秒鐘內完成這個過程”。為此,孔教授將這個秘密埋在心底,直至性格扭曲,任憑別人誤會,也要中止元元“生存欲望”的進一步發展,并給元元設置了自毀裝置,以應對最壞的可能。
當元元的心智停留在5歲孩童階段時,他的智慧遠遠超過一般人;當樸重哲無意中引爆了元元的自毀裝置時,其結果卻是元元輕傷,樸重哲死亡。當元元借樸重哲、孔教授之手,逐步恢復生存欲望時,他的野心與手段,又是何其令人驚詫!這是一個挑戰機器人三定律的科幻構思——當機器人具備傷害人類的動機,不再服從人類命令時,人類該怎么辦?機器人又該怎么辦?隨著科技的發展,這個命題是有可能成立,且令人深思的。
王晉康說:“核心科幻與其他科幻之不同是,它特別依賴于一個好的科幻構思,……如拙著《生命之歌》就建基于這樣一個科幻構思:生物的‘生存欲望’這種屬于意識范疇的東西其實產生于物質的復雜締合,它存在與DNA的次序列中,就其本質而言是數字化的。”
吳巖指出:“更有一些人認為,王晉康的作品找到了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位置,他明確地告訴我們,即便在科技強大的今天,5000年歷史的中華文明仍具有絕對的優勢。”也許正因為這個原因,《生命之歌》中“生存欲望”這一嶄新的科幻構思,作者有意將其安排給東方人來發現、提出、推進。譬如,孔教授是孔子的第99代孫,這有很深的寓意。作者在孔教授身上,寄托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,以及儒家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”的理想抱負。再如,年少輕狂的樸重哲說:“上帝把這個難題留給東方人了。正像國際象棋與圍棋、西醫與東方醫學的區別一樣,西方人善于做精確的分析,東方人善于做模糊的綜合。”由此可見作者對東方民族,尤其是中華民族的赤子之情。
當然,好的科幻構思,離不開好的敘述方式,作者在小說中宣揚“生存欲望”的相關艱深理論時,盡量借用孔教授夫人以外行身份的插話,咨詢,賦予其深入淺出的效果。又借助孔憲云這一聯系孔教授和樸重哲的關鍵人物,來交待故事背景,推動情節發展。有了她們母女的融合,純男人之間的智慧較量、人機之間的生存競爭,就有了柔和的味道。
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設置,也為《生命之歌》科幻構思的表達,提供了良好的平臺。突變性的情節、動態感的畫面和有感染力的語言,將王晉康的科學構思很好地包裹其中,深邃睿智,引人探尋。
文章參考:
王晉康:《漫談核心科幻》,《科普研究》2011年第3期
王晉康:《關于“三色世界”》,《善惡女神·王晉康科幻小說精品集》,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,2004年,第358頁
吳巖:《文化錯位、性自虐與王晉康科幻小說的深層解碼》,王晉康著:《善惡女神·王晉康科幻小說精品集》,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,2004年,第2頁
作為中國科幻小說“新生代”作家的領軍人物,王晉康迄今已創作了100余部科幻長、短篇小說,在這個由近60萬字構建的科幻世界中,作者為孩子們留出一方天地,經過編輯的精挑細選、加工修改,終于有了“王晉康少兒科幻系列”的出版。
責任編輯:王衛英、符曉靜
策劃編輯:王衛英、楊虛杰
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
京東商城、當當網有售
從科技角度講,這些故事可以分成五類:《尋找中國龍》《生命之歌》《可愛的機器犬》《天火》體現的是基因與機械改造技術帶給人的影響;《追K》《秘密投票》《我們向何處去》《月球進行曲之前奏》《泡泡》《太空清道夫》和《步云履》關注人類的空間探索,面臨不同的文化形態或生命體;《義犬》雖然也有空間探索元素,但更傾向于智力聯合,同一主題的還有《靈童》;《失去的瑰寶》《哥本哈根解釋》兩篇則著眼于時空穿越;最后,《新安魂曲》則展現了人類在環游宇宙中,迎來新生的壯麗篇章。
上一篇:劉慈欣的科幻創作之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