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■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創作研究基地年會專訪何夕
“你不應該要求它們長出漂亮的葉子和花來,因為它們是根”。
——何夕(中國科幻作家)

何夕印象
當年在《科幻世界》看到《六道眾生》這一篇文章,對于剛上初中的我來說簡直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。然而,那時的我對于作者并沒有沒有什么了解,只是單純的被書中的內容所吸引,尤其是開頭,讓年少的我大開眼界。
后來,又是機緣巧合,出國后無意間在一個電子書平臺上重讀了一遍《六道眾生》,才對它的作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
何夕,專注于對宏觀科學未來及人性善惡的探討,在科幻中夾雜著更多的倫理。雖然是一名軟科幻作家,但是筆下的小說卻一點都不枯燥,反而更讓人回味無窮。

何 夕
原名何宏偉。“何夕”之名取自“今夕何夕”之意。按照他的道理,也是為了“順帶抒發自己面對時間這個永恒命題時的迷惑”。“惟因科幻是自年少時即有的愛好方相守至今”。在“科幻基地”見到何夕,雖然在網上見過他的照片,但是見到真人還是讓小編相當激動!
一眼看去,他是個書生氣質很濃厚的人,實在無法把他和《六道眾生》的作者聯系到一起。也很難想象這樣一個有著書生氣質的人,筆下竟能迸發出如此大的能量。
專訪內容

Q
我們從我們的讀者和用戶中篩選出一些問題,其中最熱門的一個問題就是,您從小就酷愛科幻,是什么支持您這么多年從自己單純的喜愛變到科幻創作呢?
A

可能像我們這一代科幻作者,可能我創作科幻的時間也比較長了,期間也經歷了中國科幻的起起伏伏。科幻在我們國家,就是明確經歷過幾次,我們稱之為“低谷”和“高峰”。現在呢好像是一個科幻的復蘇期。
以“三體”為代表的科幻作品也贏得了大眾的關注。至于說到我們為什么堅持,可能我們那個時候對于科幻是一種單純的熱愛,也就是說實際上我們喜歡科幻或是創作科幻跟“科幻”本身的狀況考慮的不多。一句話就是說,但我想這個也很正常,像一種藝術門類,它如果實在順暢和比較高峰的時候會有更多的人去關注他。
但是我想如果它是有一種真正的藝術,具有生命力的藝術,那么即使它有的時候遇到波折,遇到曲折的時候,也還是會有很多人去堅守。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。當然我們也非常愿意看到科幻進入更多人的視野。就像剛才所說的融創性的科幻,在更多的平臺上展現。

Q
那您既然說到了“高峰”和“低谷”,那今天咱們所在的這個“大會”這是不是就代表著咱們中國科幻走到了一個新的高度。
A

今天這個會有一個很明確的“特點”,就是它帶有著很強烈的學院派的這種色彩。“科幻”從以前,我們有一個說法稱之為“科幻圈”。既然稱之為“圈”的話,那么就有一點小眾的意思。那么現在能有更多的,甚至包括一些很高端的媒體,包括一些很高端的從事文學研究的人來關注科幻,這個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大好事情。一個藝術,應該說,能夠得到社會各個階層的參與和重視那么它才是最有生命力的。

何夕認為,一種藝術是需要堅守的,無論它處于“高峰”還是“低谷”。科幻是具有生命里的藝術,即使遇到波折它也能乘風破浪,直掛滄海。
下一篇:大美科幻月 |舞文弄墨的“熊”